欢迎光临天水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珍档赏析

珍档赏析(第一百八十二期):《植棉推广委员会推广植棉办法》

发布日期:2025-10-17 10:01    作者:逯文慧    来源:天水市档案馆

档案名称:《植棉推广委员会推广植棉办法》

收藏单位:天水市档案馆

内容赏析:

微信图片_20251016150725_副本.jpg

天水市档案馆馆藏民国三十年(1941年)天水农业推广所《植棉推广委员会推广植棉办法》一份。办法主要介绍了,因棉为制衣主要原料,影响军需与手工业,栽培多寡与产量丰歉影响民生及国家经济,故今年(1941年)预备四十余万植棉推广费准备大量推广。然而最近发现购买棉籽与登记棉田出现了棉籽市场价过高供不应求、去年秋雨过多与技术不高导致收成欠佳使得农民信心不足两种问题,故出台本办法进行解决。一是清查棉田质量与数量进行分类,区域内以类均输平准的方式保障棉籽供应,二是令种植特约棉田的农民严格遵守委员会指导技术提高产量,如产量过低委员会将按市价对短少数量进行补偿。后附特约棉田办法十二条,对设置特约棉田的原因、特约棉田的定义及种植细节进行规定。

民国时期,随着日军不断加深侵略,我国棉产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军用需求量不断增大,各省寻求办法,推广作物种植。1938年,民国甘肃省政府农改所先后在天水、成县、徽县发放棉籽,并进行一系列推广。1941年,全国经济委员会与甘肃省政府建设厅成立甘肃省棉业推广委员会,在天水等地设立推广植棉办事处,种植品种以脱字棉、退化洋棉为主。植棉推广有效缓解了甘肃棉花依赖外部输入的问题,支持了本地棉产业及纺织产业的发展。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天水档案局
承办单位:天水档案馆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34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0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