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名称:天水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全宗之十一——农林部西北羊毛改进处档案
收藏单位:天水市档案馆
内容及赏析:
近代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更加紧密地与世界市场联系了起来,国际市场对畜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对外贸易中羊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国主要出口物资之一,而西北羊毛产量占全国羊毛总产量的三分之二。鉴于西北牧羊业在国家贸易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改进羊毛适合外销及国内纺织业之需要”就成了民国政府开发西北畜牧业的中心工作。为了改良西北羊种,增产羊毛数量,增进羊毛品质,丰裕农牧民的经济生活,增强国家抗战时期经济实力,民国29年(1940年)8月15日,国民党农林部在甘肃省岷县设立了西北羊毛改进处,顾谦吉任处长,下设总务、推广、畜牧、兽医等6部,随着业务不断地拓展,羊改处相继在甘肃河西(永昌)、陇东(海原)、陇南(岷县)、夏河、临潭以及宁夏中宁设立推广站,专门从事羊种改良、繁殖,羊病防治,草地调查、牧民组织与教育、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诸多工作。西北羊毛改进处汇聚了当时国家畜牧界的大批英才,培养了地方畜牧兽医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1949年9月15日,西北人民解放军接收了西北羊毛改进处,名称仍为“农林部西北羊毛改进处”,受农牧渔业部领导,继续进行羊种改良工作。
天水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农林部西北羊毛改进处全宗档案共56卷,排架长度0.6米,起止年代从1940年至1949年,全宗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上级训令、指令,上报呈文、公函、信件,羊场管理、工程建筑、工作日报、野人沟工程报告等,以及职员的委任、聘任、免职、考核、签到簿、履历表、调查表、代金名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