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天水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馆局动态

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尘封半个世纪的知青档案终于查到了

发布日期:2021-12-06 11:37    作者:禹亭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天水市档案馆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以真挚为民的情怀践行党的宗旨,通过转变档案查阅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效能建设,努力将党史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微信图片_20211206113021_副本.jpg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掀起初澜,“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席卷全国的高潮。由于当年知青档案管理的条件有限,加上一些历史因素,使得一些知青档案损毁或丢失。如今因个人上山下乡记载档案的缺失,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待遇等问题。

图片1_副本.jpg

疫情期间,天水市档案馆馆长何忠兰同志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是封来自云南省纪监委何江涛同志为其母亲查阅下乡知青档案的请求。何江涛的母亲骆晋美老人曾于1968年—1978年间在陇南市礼县永坪镇周家村插队当了10年小学民办教师,听说国家给予下乡人员在退休工资上有一定的政策,并按照国家及甘肃省(1985年2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应将此经历视为工龄,在通过多个部门数月的寻找最后找到了天水市档案馆,想通过档案管理部门找到她下乡年限的依据。

图片2.jpg

天水市档案馆馆长何忠兰同志收到此信后高度重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虽然在疫情期间,依旧督促查阅利用科的工作人员根据信件上的信息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电话询问老人,帮助老人一点一滴的回忆当时下乡的具体时间及经历。从老人的话语中,老人对这最后的“一站”不太抱有希望,她深知想要查到50多年前的档案是一件很难的事,当年和他一同下乡的不少知青档案已经丢失无法查到。我馆的档案库中仅保存了当年一部分返城的知青档案,在此之前有不少当年的下乡知青到我馆前来查寻下乡档案,但大多数都无功而返。我们深知这份档案对老人的重要性,通过对老人的进一步了解,不断的电话沟通,我馆的工作人员不放过任何关于老人下乡期间的信息,从拉家常的谈话沟通中我们得知老人当年返城是因为家中子女众多,生活困难而返城。我馆工作人员在1968年—1978年十年间的知青档案中认真逐页的找寻。通过数据库一遍遍的搜索,又一遍遍翻阅当年下乡知青的目录,终于找到了当年骆晋美老人在1969年下乡的便函存根及因家中困难准予返城的登记文件。文件上清晰记载了骆晋美老人下乡时间、下乡地点,返程时间。当工作人员把这个好消息电话告诉老人时,老人喜出望外,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停的重复:“真的找到了、真的找到了……!”老人说这回他的工资可以涨了,日子又可以宽裕一些了,真是从心里感到高兴。老人非常感谢我们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依旧能通过书信及电话查询的方式为自己耐心的查找档案。

微信图片_20211206113041_副本.jpg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水市档案馆查阅窗口共接待查阅人员1327人次,查阅档案8316卷、2841件,查阅的内容有编史修志、工作查考、经济建设、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等。其中有337人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确认了工龄,补充完善了个人资料中缺失的内容,解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待遇等问题。

图片3_副本.jpg

为确保党史教育取得成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市档案馆不断扩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提高档案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界查阅者提供利用服务。同时,优先将关乎群众利益的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截至目前,市馆档案数字化已完成172个全宗,39.1万条目录,数字化扫描342.59万幅(张),并建立了数据库,实现群众查档快速办结,有效提高了群众查档的满意度。市档案馆全体工作人员本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耐心解答每一位档案利用者的咨询,在提供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做到了热情服务,取得了社会各界群众的一致好评。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天水档案局
承办单位:天水档案馆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34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0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