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天水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名人档案

赵充国

发布日期:2012-04-20 08:58

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孙,西汉名将,上邽人(古成纪人)。赵充国为人沉着勇敢,自幼善骑射,熟读兵法,精通少数民族事务,有将帅宁略。在对匈奴、羌、氐的战争中,审时度势,每战必胜,威名远扬,被册封为后将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取得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遂移民七十万,以加强北方边防。东起朔方,西至令居(今永登县)的地区内,设田官,供给移民牛犁谷种,变牧场为农业区。

赵充国壮年时以六郡良家子弟加入骑兵,开始了戎马生涯,汉武帝太初元年,34岁的赵充国以骑士选入皇家羽林军,守卫汉武帝建章宫。公元前99年,匈奴作乱,赵充国随武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天山,被匈奴团团围困,赵充国临危不惧,率将士百余人突围陷阵,杀出血路,全身受伤二十多处。汉武帝十分赞赏,叹为勇士,拜为近侍官长中郎将。昭帝时,在与匈奴作战中,生擒西祁王,升为后将军,兼任水衡都尉。公元前74年,昭帝崩,赵充国参与了霍光废刘贺、立宣帝的活动,六十五岁的赵充国功封营平侯。

自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侵扰内地,攻城略地。匈奴与羌人联合,共同侵扰汉朝。面对这种形势, 汉廷曾派军队阻击,但皆被羌人所败,损失甚众。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河湟地区羌族部落结盟谋反,此时,匈奴也乘机 而动,导致边庭形势紧迫,危机四伏。

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朝廷欲挂赵充国为帅平羌乱,但考虑到他已年老,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试探,宣帝问赵充国:"派谁去带兵最合适呢?赵充国答道:“再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赵充国就领骑兵不满万人,迅速出师,巧渡黄河,立稳脚跟,做好战斗准备,到达湟水岸边,羌人多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计划。赵充国已年逾七十,重督兵西垂,挫败羌人进犯。回朝后,详细分析了形势,建议防事变于未然,三次上书谏议朝延,对羌人应以安抚为主,并留兵屯田垦荒,力陈屯田的好处。从驻军防卫、逐斥羌敌、安民务本、节省军需、宣扬威武、修治战略、拖疲叛乱、免受奔波、以逸待劳、安定羌众、控制西域和免除徨役等十二个方面讲了 " 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的政治经济军事策略。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得到宣帝的赞赏。赵充国又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汁,提出“安抚为主、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其中:“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最为出名。这些策略,对应对当时频繁的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响到后世。被历朝历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所赞赏和效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屯田将军。

赵充国一生历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半世从军,身经百战,屯田垦荒,安邦定国,为西汉王朝的强盛和促进氏族和睦呕心沥血、累建奇功。逝世后,宣帝感激其"屯田安边"的功绩,追封为“壮侯”,并画像于未央宫,与霍光等列,位居丞相之上。在秦州区西关三星巷赵氏宗祠后殿内原祀营平侯赵充国像。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天水档案局
承办单位:天水档案馆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34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0000894号-1